|
你的样子丨“90后”院士和地图博物馆
中国科学院院士、郑州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、地图学家高俊,今年将跨过九十岁,这位“90后”院士与地图结缘,从事地图学研究有七十年。 近日,在郑州大学地图博物馆的开馆仪式上,一向俭朴的高俊院士捐资200万元,设立地图学空间认知学科发展基金,还捐赠了大量珍贵书籍。 郑州大学地图博物馆开馆仪式,中间为高俊院士,右侧一排为公司宋总和张总 从古代的石刻地图,到今天手机上的电子地图,小小一张图,凝聚了人类几千年的智慧和梦想。 走进位于郑州大学南校区的地图博物馆,仿佛进入了地图世界。博物馆有七个常规展厅和一个特色展厅,共收藏了800多册地图和地图学书籍。在地图博物馆这个浓缩的时空中,地图作为现实世界的投影模型,千姿百态地呈现着过去和现在。 博物馆内,高俊正在给学生讲述其中一幅图的由来:“这幅图是清初测绘的一幅黄河河源图,当时对于几条大河都非常重视。因为去的人很少,说法不一,所以有了这个图,可以清楚地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。” 高俊院士(左)参观地图博物馆 1952年,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统一高考的首批本科生,19岁的高俊来到(原)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。 大学时代,高俊开始对地图史和地图学的发展规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开启了相伴七十年的旅程。他说:“我和地图的关系是先结婚后恋爱,开始就是被动学习,也谈不上喜欢或者不喜欢。但是我喜欢美术、喜欢画画,所以学地图学跟绘画有点关系,因为我的图画得好,老师就重视了,老师一夸我,学习就比较努力了。” 20世纪70年代,高俊大力推进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制图系统的开发,并将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方法引进地图学,在地图设计专家系统、空间数据可视化和认知地图学的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工作。 高俊院士的研究手稿 2018年6月,已经85岁的高俊院士受聘郑州大学,担任智慧城市研究院首席科学家。他说:“现在的地图已经是集中了人类各方面的知识,特别是关于自然环境以及大量的人文方面的知识,在瞬间可以为你的需求提供服务。包括:一个地区的特点、人文环境,国家地缘的关系、经济的发展,都需要依靠地图来提高认识。”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对地图学有个系统的认识,高俊院士开始筹建地图博物馆。他认为,办一个地图博物馆对于大学的教育有很好的作用,可以成为融合多学科文化、科学技术共同发展的一个纽带和结点。 高俊院士捐赠的珍贵地图和书籍 历时三年,2023年4月28日,凝聚了无数心血的郑州大学地图博物馆开馆。开馆当天,高俊院士将多年收藏的800多册珍贵地图和书籍捐赠给了博物馆,其中,有些甚至已经是绝版或孤本,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物价值。 最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,一向简朴的他,还一下子捐出了200万元。 学生任桂磊曾去老师家请教问题,阿姨问高院士吃什么,豆腐拌一拌盐就当了中午饭,高院士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:做人知足、做事知不足、做学问不知足。 “图到用时方恨少,重绘河山待后生。”高俊院士告诉记者,作为师者,他心系地图学人才的培养,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,将毕生的学问和知识传承给后辈:“地图学是个接力赛,更是个马拉松,了解的人多了,对地图感兴趣的人就会多了,创造性成果就会多。” 平凡铸就伟大,英雄来自人民。 每个人都了不起! 你的样子,是对生活简朴,对学问奢侈; 你的样子,是小小地图,凝聚千年梦想。 你的样子带给我们温暖和力量! |